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

本文作者长期居住海外,在与西方人的相处中,她发现了一些可能导致中国人被人误解的原因,以下便是她的分享:



平时,我在待人接物上特别注意礼节问题,因为我潜意识里总有一根弦,告诉自己,我是中国人,我要格外树立国人的良好形象,这也算是有些幼稚的爱国主义吧。


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


我想让我的西方朋友们发现,中国人很友好,很礼貌,很热心肠,也可以很有趣活泼,我们不是无趣的民族,只是比较内秀而已,哈哈!


然而,我知道,很多时候,中国人在国外会被冠以一些“不礼貌”“鲁莽”“乏味”等名不符实的标签。


这里面,刨去过于复杂的政治背景差异、种族歧视等因素,再刨去个别极其低素质的同胞给西方世界留下极差印象。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些因素可能是我们想都没想到的,那就是,


语言障碍!!


因为语言障碍,我们被默默地误解的几率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很多。其实,你距离被误解成“一个没礼貌的人”的事实,可以很近。


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


01


我来举个例子,中国人在餐馆或者咖啡馆点单的时候,最经典的开头是什么样的?


“Hello, I want to have a cup of …..”

中文的意思是,“你好,我想要一份。。。”


听起来有问题吗?中文似乎没什么问题,英文呢?恭喜你刚刚成为一名“没礼貌的中国人”


I want to do something在英语世界里,表示的是个人的强烈主张,关乎你自己的决心、意愿、计划、主张,比如,


want to becom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want to lose 10 pounds by the end of next month.

I want to clean up the house this weekend.


你的个人意愿是你自己的事,和别人无关。那么,当你点单的时候,是两个人的互动行为,你在客气地恳求对方为你准备事物或者饮品,这时候,你说I want to have…, 就显得很不客气了。


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光自己想要什么东西没用,对方不给你提供,你也是没辙没辙的。


有人可能会问,有那么夸张嘛?至于吗?


还真就至于,语言是一项很敏感的艺术学科很多时候,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使用的都是固定模板,大家都有约定俗成的对话开启方式。


中文也一样,“请给我来一份XXX,谢谢。”是我们常用的句型,这时候有一个人如果说,“我现在就要一份XXX,快点。”内容同样是传递了,附加的态度信息可就大不一样了。


有语言学家做出的研究表明,人类之间的沟通,20%在于内容,80%在于态度。态度比内容重要太多。(顺便扯一句,以后男士们跟媳妇儿道歉,再也别说“我不是道歉了吗,还不行么”这样的话,问问自己的态度端正不端正吧,哈哈哈)


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


那么,正确的点单姿势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服务员都愿意稍微花点时间和你寒暄交流一下,尤其是很多慈祥的大爷大妈们。他们会从,“你今天过得好吗”开始,而你除了回答“我很好”之外,也应该回问一句“你怎么样”。


这样的对话看似空泛,但实际上代表了西方文化里很重要的一套理念:以人为本经过这套寒暄,人和人之间多了那么一点高于经济利益的温暖整个社会多了一层人情味。


Server: Hey, how are you doing today?

You: I’m doing great, thank you. How are you?

Server: Not too bad. Now how can I help you?


这时候轮到你点单了,有以下几种常见说法:


I’d like a XXXX, thank you.

Can I get/have a XXXX, please? (更偏向于随意一点的快餐店)

May I have a XXXX, please? (比上一句更客气,适合高档餐厅)


能感受到区别吗?


I’d like 是 I would like 的简称,表达的是客气的个人意愿,而随后的两个问句更是突显礼貌的态度,在询问对方是否可以提供这样那样的服务。


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


西方人特别特别特别注重礼节(十几岁熊孩子除外),作为中国人也尽量应该入乡随俗,多研究礼貌的表达方式和思维。


以下截图是他们自己人之间还在论坛里争论Can I get 和May I have之间纠结,哪种表达更客气,因为有的人觉得连Can I get都很鲁莽。。。最后大致的结论是,May I have适用于高级的场合,Can I get适用于轻松的场合


而且在西方社会,Can I get有可能会被理解为顾客想自己来操作,DIY的意思。


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


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


因此,出门在外的留学宝宝们,我们还是要平时多留意,本着入乡随俗的原则,多去细心观察,English native speaker说话时候和我们的用词差异,语气差别,等等,做个有心人,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02


留学僧另一项被森森误解的地方就是“乏味”,别人眼里的话题终结者


别人问你:Hey XX, do you like Justin Bieber?

你:Yes….I do.


这时候,对方有两种操作方式:


1  冷场片刻,说一声“cool..”,然后默默地飘走。

2  连环大逼问正式展开,What’s your favorite song? Have you ever gone to his concert? Do you like his new album? 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girlfriend?…


有些我的中国学生会抱怨,说,感觉外国人好强势哦,好喜欢追问问题哦。。。那当然啦,那是因为你把别人逼的,你比挤牙膏还难。


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


正常的人类交流是你来我往的,人家问你喜不喜欢Justin Bieber,你可以怎么回答?


回答一:Oh yeah! I like him, and you too? Cool, what’s your favorite song? (反问对方)


回答二:Nah,…I don’t really like him. I don’t like his face and his music style. But I like his girlfriend’s music style.~ (不喜欢,但是说明原因,并介绍自己喜欢其他歌手的相关信息)


回答三:Oh yeah, totally! Actually, I just went to his concert with my friends last month in Toronto. Oh man, it was amazing! (交代具体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雅思口语老师们纷纷推荐的WH拓展法)


看到没与?WH拓展法不光是雅思口语考试的拓展利器,也是我们平时说话时候会很自然使用的交流手段。给别人信息的同时,也使得对话得以进展下去。这时候对方就可能会说:


Oh really? That sounds so cool! Hey, maybe next time we should go to his concert together! Just give me a call anytime, all right!


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


恭喜你,你的新朋友已经上线。


03


WH法主要适用于交代个人信息的场合。而能够用英语交代与个人有关的基础信息,是沟通的初级阶段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雅思口语考试part1的主旨之一。


之后,part2考察的是你描述事物、事件、人物细节和描绘自身感受的能力是更深度的交流。


而到了part3,则是突破小我,走向更加深入的社会话题的时候。问的是社会大群体的偏好,社会的历史变迁,当今的社会问题,等等,更加深入的内容。


因此,一整场雅思口语考试,其实都是在给考官描绘一幅画面,一副可以让他安心的画面。


你需要让考官知道,自己到了国外之后,不但可以和人进行最基本的交流,还可以对细节进行描述,还可以表达具有一定深度的看法,可以进行有质量有内涵的思想交流。


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


你会是一个优秀的学子,而且将来无论在哪里,都能为社会贡献力量,而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只会交答卷似的机械作答的小傻子。


作为一个已经身在海外,或者即将去往海外生活的小小留学僧,我们要学会探寻事件背后的本质与根源。不要总是从外部世界寻找原因和理由。





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


为什么那么多人误解中国人,有没有可能是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误会?


有没有可能是我们平时根本不去留意这份差异,更别提尊重这份差异进而调整自己的言行?


在国外朋友不多,有没有可能是我们自己不去努力尝试和别人寒暄?


和外国同学说话如同挤牙膏一样?


见到他们连最起码的笑容都不愿意提供?


雅思口语考试分数不理想,有没有可能是自己根本没有正确的备考思路,而只是一味的背素材伴随机械式的学习所导致的?


在质疑同学种族歧视、排外,怀疑考官压分、心情不好就给低分的同时,有没有从自己身上找过原因?

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


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


真正的优秀,不是俱生具来的优良基因,而是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的不足,甚至是自己的差劲。


直面不足,大方承认,努力改变,耐心积累。

真正的优秀,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态度。


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向日葵,害羞的你可以先从一个微笑开始,大方一点的你可以在别人寒暄的时候加入进来,简单问一句,Hey guys, what are we talking about now? 咱大伙儿在聊什么呢?一个we就已经把自己带入了话题。


多试几次,总会越来越自然。

相信我,去试试吧?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雅思哥(ielts365


学习集团澳新项目


微信账号:StudyGroupANZ

打动你的人群

长按二维码关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学习集团澳新项目):有时,我们离“粗鲁无礼的人”,可能只有几个单词的距离……